據國外媒體報導,在不斷上升的海平面侵襲海岸的同時,全球人口卻繼續呈增長之勢,面對這種形勢,一些專家認為我們將最終生活在現實版的“水世界”,除此之外沒有其它選擇。 這種方式具體是指將酒店、家宅甚至整座城市建在開放海域。
目前,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建築師已經謀劃這種可能性。 他們打造的具有未來派色彩的設計包括靈感來自於《星球大戰》的海洋研究設施以及豪華的海下酒店。

  1、迪拜Hydropolis水下酒店

  Hydropolis是一家規模龐大的豪華酒店,由全部位於海下的220個客房、酒吧、飯館、商店和劇場構成,面積超過倫敦的海德公園。 給人的感覺是,Hydropolis水下酒店是科幻小說和科幻影片中才有的東西,但實際上,這家座落於迪拜的未來派酒店已在建造之中。 Hydropolis位於阿拉伯灣沿岸地區,客人可搭乘位於隧道內的一輛列車從陸地前往這個海下酒店。




2、豆莢式漂浮生態棲息地

  讀者不妨想像一下,生活在一個完全自給自足的住宅內將是怎樣一番景象。 豆莢式生態棲息地所需能量由風力渦輪機提供,生活在這裡的人吃的是來自自家菜園的新鮮有機食物,喝的是來自附近一條河流的純淨水。 除此之外,這個自給自足的家實際上還是一個漂浮的可以移動的小島,幫助一家人在氣候變化導致的最嚴重惡果中倖存下來。

  這個漂浮的建築名為“水莢”,本身是一個由可循環材料建成的小型生態棲息地以及一個能夠實現自給自足的社區。 2009年,一群負責建造的藝術家入住“水莢”並在紐約東河上漂流了4個月。




3、取經於“星戰”的海洋研究設施

  海洋研究設施分佈在世界各地的海岸線一帶,但它們往往“相貌平平”。 Facility at Sea的出現將改變這一切。 這是一個靈感來自於《星球大戰》、樹木以及海上石油平台的令人吃驚的設計。 每一個建築的主要構件是一個類似樹幹的圓柱,海洋研究設施的很多重要組成部分均位於圓柱之內,例如能量儲存設施、引擎室以及控制室。 位於“研究球”之內的是實驗室、教室和辦公室,“棲息盤”則容納生活區。 Facility at Sea由詹森·梅拉德設計,可以採取海下和海上兩種方式,身在其中的科學家可逗留6至12個月。








連結:12個“水世界”中的建築設計(二)
   12個“水世界”中的建築設計(三)


上群休閒水藝開發有限公司

園縣中壢市三樂二街6號
Tel:03-4910818
Fax:03-4950818
E-Mail:spa@a-pools.com

對於每個工程的規劃與設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泳池SPA溫泉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